这个故事和时间有关,它是一个圈圈,因为时间常常就是一个圈圈。这个圈圈和你吃的那种圈圈面包不一样,你吃的圈圈面包整个是美味的,而时间的圈圈面包,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,想尝吗?跟我来。
认识这个圈圈,先得熟悉一下烤出这个圈圈的师傅,金基德,我认识他是从《坏小子》开始的,然后是《漂流欲室》和《撒玛利城的女孩》,之后是《空房间》和《收信人不明》,对他的作品的感觉根本不能用一个“喜欢”这样的词语来概括,如果非要找个词语,我想应该是“揪心”,每看完一次他的作品,我都可以难受很久,难受是为了故事里的人,为了故事本身,已经很久都没有这样被一部作品所打动了,而金基德可以让我接二连三地被打动,那种心灵振颤的体验是如此强烈,强烈到我开始关注金基德本身。
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很沉默的人,正如他所有的故事都很沉默一样,他讲故事只要画面就足够了,不需要语言,这种沉默的形式他是如此迷恋,在《空房间》里达到了极致。
然后他是个绝望的人,几乎所有的故事,都绝望到比窒息还强烈的残酷,以至于看完他的戏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回味,回味残酷,回味绝望。
然后是执著,几乎在每一个身上我都看到了执著的影子,而这正是金基德的影子。
《春去春又回》里我看到了多一点的温情,这种感觉曾经在《空房子》里转瞬即逝过。
小庙座落在一个湖的中央,湖坐落在群山的中央,小和尚和老和尚,小舟。当刻着门神的大门“吱嘎”一声打开,我就开始意识到这是个寓言故事。春天,小和尚未经世事,纯真而快乐;夏天,小和尚欲火焚身,终于迷失自我;秋天,小和尚走投无路,回归小庙;冬天,小和尚走完轮回,成了老和尚;然后春天又来临,故事又重新上演。
终于明白老和尚为什么始终是没有故事般地宁静,老和尚的故事正是小和尚的故事,老和尚是小和尚的未来,小和尚是老和尚的过去,所以当他看着他长大,仿佛看到自己。他从来不原意去阻拦他的成长和蓬勃的欲望,因为他知道最终他会成为自己。
湖面正是人的心,时而宁静,时而起伏,时间在这个时候只不过是个圈圈,头和尾粘连在一起,从来没有断开过。
拉拉突然就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讲的一个故事:“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,老和尚就给小和尚讲故事,他讲的故事是: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……”
那时候的拉拉,睁大了眼睛不停等待,总觉得故事不会是这样永远简单地重复下去,总想等着奇迹发生,等待者有一次老和尚能不再重复这个故事。
可是老人讲着讲着就笑了,不再讲下去。
现在我懂了,这个故事虽然简单重复,成为一个圈圈,而生命轮转的道理,已经在里面了。
感谢金基德,是他让我懂了这一切。